一、工信部再次大力推进携号转网,直指用户体验!
携号转网新规。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公告,决定自即日起到2022年3月底,开展“信息通信服务感知提升行动”,所有措施要求落实机构必须在12月底前完成。其中针对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四家基础电信企业的携号转网服务能力,工信部要求基础电信企业在全国范围内新开放可办理携出服务营业厅10000家;实现携入服务的网上办理和携出用户异地营业厅话费余额退还服务,同时鼓励基础电信企业实现异地营业厅办理携入服务。
所谓携号转网,就是要在用户不改变号码依赖性的基础上,让电信运营商真正凭借产品性价比和服务质量实力留住用户。相比软弱无力的虚拟运营政策,携号转网政策若能有效实施,将真正有利于降低市场竞争门槛,正是用以促进行业竞争和改善电信行业格局的关键政策利器。按照上述行动截至明年3月的期限,笔者预计明年电信日的主题必然缺不了“携号转网”这一议题!
实事求是地说,工信部此次政令要求及执行时间可说是非常细致清晰——就差没有具体明确携号转网办理凭证或专设办理窗口等,因为这些细节操作事宜毕竟属于市场参与者微观运营范畴而非监管实施范畴。毕竟,工信部早在2019年11月11日就下发了《携号转网服务管理规定》,其中对携号转网服务中的禁止行为作为非常清晰的规定。这些禁止行为包括:
(一)无正当理由拒绝、阻止、拖延向用户提供携号转网服务;
(二)用户提出携号转网申请后,干扰用户自由选择;
(三)擅自扩大在网期限协议范围,将无在网期限限制的协议有效期和营销活动期默认为在网约定期限,限制用户携号转网;
(四)采取拦截、限制等技术手段影响携号转网用户的通信服务质量;
(五)在携号转网服务以及相关资费方案的宣传中进行比较宣传,提及其他电信业务经营者名称(包括简称、标识)和资费方案名称等;编造、传播携号转网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隐瞒或淡化限制条件、夸大优惠事项或携号转网影响、欺骗误导用户,诋毁其他电信业务经营者;
(六)为携号转网用户设置专项资费方案和营销方案;
(七)利用恶意代客办理携号转网、恶意代客申诉等各种方式,妨碍、破坏其他电信业务经营者携号转网服务正常运行;
(八)用户退网后继续占用该携入号码;
(九)其他违规行为。
从上述严格而清晰的携号转网禁止行为来看,工信部对该政策的落实要求与期望是很高的。当然,按照政策,手机号处在运营商定期协议则不具备转网资质。所以,电信运营商以长期性套餐捆绑手机用户,这是一种正常的运营规则;或者说,携号转网政策不干涉运营商正常运营行为。当然,如果运营商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偷偷捆绑各种服务就属于非正常行为了。
携号转网“大瓜”。在落地层面,运营商在携出环节设置障碍的问题屡见不鲜,成为携号转网政策最大阻碍!按照9月份媒体报道,长沙联通一用户彭先想要办理携号转网,但却在发送查询携号转网的短信后被赠送了一项免费业务,导致无法携号转网;之后只能通过工信部投诉渠道才成功完成携号转网,前后花费近半个月的时间。还有长沙联通用户一个月时间生先后跑了四趟营业厅,才成功办理了携号转网。上述情况曝光之后,长沙联通不得不宣布取消线上预约取号方式,所有长沙联通用户均可到营业厅现场一次性办理携号转网业务。吃瓜群众都知道:三大运营商纷争多年以来,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边缘计算等新技术创新领域蜗牛前进远远落后于互联网公司的同时,对付用户的套路则其深似海!下图是笔者在微信搜索“携号转网”一词得出的热文,其中反映出坊间用户的体验感受:有说办理人员怠慢或态度蛮横的,有说推拖拒绝的,也有说针对转号区别对待的,还有偶尔收不到短信验证码的。
图为:携号转网之难
而以笔者身边的北京同事为例:其去办理携号专网,两个运营商的营业厅相邻,在第一个营业厅办理携出服务时,被营业厅服务人员故意冷落和推延,还告知要24小时才能生效,随即去转入营业厅询问才知道没有这规定,该同事不得不据理力争(以下省去三百字……),虽然该同事最终成功成功办理携号转网,但其是在相邻的两个营业厅才办理成功的——这种相邻的营业厅情况应该不多,大多消费者会因携出运营商设置的多重阻碍或花费太多时间而选择放弃。作为首都北京尚且如此,处江湖之远的小县镇以及乡村,会是神马情形,吃瓜群众都能明白。所以,公开宣扬的“在携入方办理完‘携号转网’手续后1小时内完成转网的比例接近100%”(99.3%),笔者觉得这话基本等于没说——因为如果用户经过重重关卡进入系统办理流程的话,“99.3%”的成功率不是正常的吗?
正是如此,在上述管理规定实施两年以来,工信部又进一步对携出服务办理营业厅数量、携入服务网上办理和异地办理等方面提出要求,其“线下+线上”推进携号转网的举措再次直指用户办理体验。这也证实:工信部在推动携号转网和改善行业竞争格局的诉求和是坚决的。
二、回顾携号转网政策11年漫长穿越
漫长历史已然穿越三个时代。携号转网的历史可谓悠久,这个过程穿越了2G、3G以及4G时代,前后大约历经11年之久。
早在2010年11月,工信部就在天津、海南两地启动携号转网试点(两地试点两年后,在两地超过1800万手机用户中,申请携号转网的用户合共有20.7万户,不足1%,而申请后携转成功的用户不足6万)。
2014年9月,第二批携号转网试点在江西、湖北、云南落地。
2017年下半年,工信部发布的《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明确提出,2020年将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携号转网服务。
2018年12月,天津、海南、江西、湖北、云南五省市各运营企业推出携号转网新业务受理流程。
2019年11月10日,各电信企业和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已完成全国“携号转网”系统建设改造,相关系统上线试运行。11月22日下午,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携号转网”系统试运行分析电视电话会。11月27日起,携号转网正式在全国提供服务。政策收效亟待提升。
按照年初的媒体报道,工信部2020年电信服务质量专题座谈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有超过40万个营业厅为用户办理了“携号转网”手续,已经为超过1700万用户提供该服务——这一数据量看似不小。
但若与2020年底11.36亿的移动用户总数相比来看,政策实施13个月后携号转网用户在总移动用户占比仅为1.496%。
可惜,关于上述携号转网用户在三大电信运营商的详细分布情况,工信部在2019年携号转网正式启动仪式发布过一次数据之后,但此后并未公布较新的数据。但笔者认为早期的数据参考意义不大就不列举了。如果直接从三大电信运营商年报数据还是用户亲身感受来看,携号转网似乎并未改变电信行业一家独大的格局。从移动用户数看,中国移动的9.46户移动用户比另外两家合起来还要多得到。
表为:三大电信运营商2021年上半年移动用户对比
用户之所以会办理携号转网业务,主要是对其使用的运营商资费价格、网络质量以及服务水平不满意,而选择用脚投票。但有行业人士认为:进入4G中后期,三大运营商所推出的套餐价格差异甚微,网络质量和服务水平也半斤八两,用户无论选择哪一家运营商,实质上的差别并不太大;在此情况下,携号转网的意义其实有限。似乎,在漫长的11年穿越后,在三大运营商寡头垄断、不存在新进入者的前提下,携号转网改善行业格局意义的政策效果似乎大打折扣。毕竟,按照上述13个月1.5%的携号转网率是不足以实质性推动市场竞争格局。
三、广电5G时代,携号转网能否改变行业格局?
当携号转网遇到广电5G。有意思的是,携号转网一事与广电网络的全国性整合进程似乎有一致性。广电行业整合也是从2010年(三网融合政策正式推行)开启,并在2019年进入决定性转折期(获得5G牌照)。而从近期看,从9月下旬中国广电启动内部友好用户192号段放号测试到上周贵州广电网络开始192号段预约,一系列进程表明,广电5G的全面性放号即将到来。而“携号转网”这一政策利器或将因广电5G真正展露锋芒,有望实质性改变电信行业竞争格局!
对于广电有线行业而言,过去漫长的11年因各种原因长期被排除在宽带红利和移动红利之外。如今有线行业终于获得5G牌照——而且是在具备显著低成本优势的700Mhz频道之上,当然要充分利用难得的基于弥补过去的失落。
广电5G如何凭借携号转网改变格局?泛而言之,广电5G的用户发展离不开“存量”和“增量”两个来源。
(1)“存量”机会。“存量”而言,国家广电总局发布的《2020年全国广播电视行业统计公报》显示,全国有线电视实际用户数2.07亿(家庭用户)。对这些家庭用户,广电行业通过向这些用户推行第二终端、第二张卡号等手段,可以从其存量用户中获得移动用户。但即使按照平均每个家庭三口人、3-4年内总成功转化率高达25%而言,中国广电能获得的“存量”移动用户也仅在1.5亿户水平。相对现有的三大电信运营商,相比目前高达16个多亿的移动市场,这点规模肯定是不够看的,无法真正改变行业格局。
(2)“增量”机会。在上述情况下,广电5G用户更重要的来源将是“增量”用户,就是从其他三大运营商争夺的用户;而考虑到多数(非老年)用户的号码依赖性问题,携号转网政策的有效实施正是其中关键!如果不能有效实施,还是停留于目前1.5%水平的转往率,那么中国的手机用户将只能继续困于原有号码相关的运营商壁垒之中。尤其考虑到现在包括疫情防控在内的各种线上服务都要求与手机号码捆绑,要求手机短信验证,这种壁垒会日益放大。携号转网如果无法有效落地,即使是潜在的短信验证失败和延迟问题,都会很大程度上阻挡众多中高端用户的转网设想。相反,若是携号转网政策能够有效实施,则广电5G在“增量”用户发展上将获得广阔前景,电信行业竞争格局将更多由运营商产品性价比与服务质量决定,第四张5G牌照的颁布就具备了实质性意义!
广电5G能否再演Jio大戏。而现在的利好消息就是,广电5G凭借700Mhz优质频段的技术经济优势,其5G产品必然具备更高的性价比优势。这一情形与印度电信运营商Jio刚入市的情形或类似:Jio凭借云化移动网络以原有市场四分之一的价格水平一路杀下去,生生将印度电信服务价格砍下去的同时,也使自己称为印度最大的移动运营商。并且,Jio还在移动视频等领域成为主流服务商,目前该公司则进一步扩大自身在移动支付、在线教育等数字经济领域的影响力。所以,在广电5G进入市场后,此前业内人士担忧的产品同质性问题必然不存在。更不用说,广电有线行业在艰难获得移动业务资质和移动互联机遇之后,必然以高度的“市场+政治”觉悟做好客户服务。
所以,剩下的就是携号转网的政策落地了。
四、广电5G携号转网工作关键点
笔者认为中国广电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积极做好携号转网工作:
首先,中国广电要做好自身5G网络建设,并推出简约而极具性价比的套餐产品。优质的网络覆盖是大众应用的基础。这方面,中国广电通过与中国移动的共建共享合作,正在以最快速度建设一张覆盖全国的、极简的广电5G网络。接下来,中国广电将通过低、中频协同建设“薄中有厚”的5G网络,就是要具备热点容量补充能力,并逐步提升室内和热点区域5G网络覆盖深度。当然,这其中不乏与中国移动、中国铁塔、中国电网等机构的共享合作。
同时,中国广电应该深入调查移动用户在语音、流量及特色应用的需求及资费期望,针对不同细分用户推出简约而极具性价比的套餐。与三大电信运营商相比,中国广电非常关键的产品优势就是没有历史包袱,没有繁复难懂的套餐体系,可以通过简约化套餐直击用户需求。
其次,中国广电要按照工信部携号转网政策,在运营支撑系统、用户携号转网服务感知等层面与工信部积极对接,提供类似“转网流程捷径须知”、“携号转网困难应对办法”、“一键转网”、“跨地转网”和“携号转网投诉热线”等信息与服务。
笔者以为,在工信部再次祭起携号转网利器,在广电5G正式进入大众市场之时,很大的可能是:围绕三大电信运营商与中国广电的携号转网所有细微操作,以及相关的用户体验与是非曲直,或将被大众和监管机构放在显微镜之下观察和评价。在不经意的历史转折点,携号转网与广电5G紧密联系在一起了。而中国广电务的历史使命就是全力配合工信部推进携号转网相关工作。
因此,在业务层面做好携入服务仅仅是中国广电应有的常规动作。进一步,中国广电要从不同的用户角度出发,积极为用户提供有益的携号转网流程须知、“一键转网”、潜在阻碍应对策略等信息服务。这其中就包括很多客服层面的培训与信息系统支撑。此外,针对用户携号转网遇到的各种阻碍,中国广电还要与工信部配合做好投诉热线,加强用户调研等工作,乃至推出阶段性的携号转网公开数据或服务感知报告,等等。
第三,中国广电应该在营销层面积极宣传广电5G网络技术优势、产品优点,以及全面便捷的携号转网服务。
信息爆炸时代,“酒香也怕巷子深”。中国广电应该在自有营业厅及电子渠道、第三方社会服务渠道及媒体层面积极展开营销宣传,大力宣扬如下信息:(1)广电5G广覆盖、穿透性强、部署快等技术优点;(2)广电5G套餐的高性价比和简约化特色;(3)中国广电配合工信部,以用户利益为中心,推出的各项携号转网服务。 综上,从工信部过去11年里的坚决态度来看,从5G时代所必须的市场格局来看,笔者坚信:在磨砺11年之后,中国的携号转网政令将在2022年真正落地和展露锋芒的时刻,电信市场将由此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与竞争格局!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价格!实打实的半价,千载难逢的实惠!仅限这几天!扫码或识别图中二维码办理,立享优惠!一年仅1次!
责任编辑:侯亚丽
流 • 视界
专栏文章更多
- [常话短说] 【重大】国家广电总局连发三批复和两通知!影响行业! 2022-05-19
- [常话短说] 中国广电宋起柱:与三大运营商网间互联互通取得重大阶段性进展 2022-05-18
- [常话短说] 【解局】广电5G核心网完成建设 “192号段”商用进入冲刺阶段 2022-05-17
- [常话短说] 【解局】广电最新最全人事! 2022-05-13
- [常话短说] 【尖锐】广电会不会成为下一个移动?! 2022-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