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电视进入蛰伏期 进阶需警惕三大误区
张倩| 电科技| 2014-12-10

  【流媒体网】摘要:业内普遍认为受互联网化和智能化冲击,现阶段,互联网电视行业已经全面进入蛰伏期,正在酝酿一场新的变局。在进阶的路上,从业者也不得不去警惕那些已存在的误区。


  2014年,层出不穷的产品,不断调整的政策,纷纷入局的巨头,让互联网电视行业备受关注。

  业内普遍认为受互联网化和智能化冲击,现阶段,互联网电视行业已经全面进入蛰伏期,正在酝酿一场新的变局。在进阶的路上,从业者也不得不去警惕那些已存在的误区。

  误区一:把互联网做大 把电视做小

  当前,用户对于互联网电视的概念还十分模糊,认为只要电视能够连接网络,观看在线视频就是互联网电视。此前,由于没有明确的界定,部分厂商一直在用所谓的“互联网思维”,把互联网电视涵义中的“互联网”做大,把电视做小,甚至只沦为一块显示屏幕。

  

QQ图片20141209173400.jpg

  针对这种情况,国家新闻广电总局给出了明确的释义:互联网电视是归属与中国广播电视行业形态的一部分。

  不同于PC端和移动端,电视在家庭中具有很强的公用属性,向全体家庭成员展示内容信息,这要求它必须受到约束。对此,互联网电视服务提供商优朋普乐CEO邵以丁认为,国内互联网电视运营,云端内容是要有边界的,即使在美国,电视机屏幕的管理也非常严格。因为电视大屏服务的是整个家庭,所以它的内容需要规范及合理运营。

  能够联网只是对互联网电视最“狭义”的解释,用户对于电视的基本需求是厂商未来需要突破的重点。银河互联网电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张晓春表示,互联网电视与传统电视相比,不能只是“尺度”上的差别,而应该是清晰度、流畅度、友好度、参与度、丰富度上,能够比传统的电视服务更好。

  误区二:把内容放大 把体验缩小

  近期,雷军为小米拿出10亿美金去换取小米电视的视频内容。“内容”也成为互联网电视行业中被提及频率最高的词汇。目前有一种趋势是,提及互联网电视就会首先指出:“内容是否丰富、是否海量?”

  但当用户真的打开电视时,往往遇到的情况是,不管视频内容多么海量、游戏内容多么炫酷,一旦打开就“原形毕露”,无休止的缓冲、加载、卡顿,用户体验上大打折扣。

  邵以丁表示,互联网电视首先要把内容送出来,再谈内容好还是不好,受电视硬件上的制约,服务商需要用技术手段使内容传输的更快、更稳定。同时,要从用户体验角度去集成内容、运营内容,而不是简单粗暴的堆砌。

  对此,流媒体服务鼻祖Netflix公司高管认为,Netflix的优势并不是其内容本身。它的优势是有一套精准系统,可以把用户真正想看的东西通过系统推荐给他,让用户看到真正想看的内容,而不是“迷失”在视频节目的海洋中。

  误区三:把OTT概念抓死 把规则忽视

  如果说今年上半年,OTT产品还仅仅是围绕着电视大屏推电视盒子,到了下半年OTT形态的产品可谓百花齐放。

  智能路由器、家庭智能网关、安卓游戏机、智能投影仪、无屏电视等产品都或多或少的被赋予电视盒子的功能。形态各异的印着智能家居的电视“周边产品”问世,出发点却十分相似,逃避广电的监管。

  

QQ图片20141209173353.jpg

  但随着官方的监管力度加大,可以肯定的是,希望通过终端去over the top(传球过顶),通过一个硬件绕开一切监管及监督,必将“徒劳无功”。对此,邵以丁表示,终端的制造不要妄称“OTT思维”,作为终端的制造方,可以让智能终端越来越人性化、亲和、智能,但不能越过规则。

  正如行业所预期的一样,互联网电视行业在经历了2014年的探索、成长、博弈之后,已经有了更加具体的概念,它既不是简单的电视接入互联网,也不是视频内容去占领电视,更不是绕过监管的变异产品,而是在新的产业结构和产业环境下,以满足客厅用户需求的新型专业视频服务。

  已经全面进入了蛰伏期的互联网电视,在走出误区后,正在酝酿一轮更大规模的爆发。这其中,那些努力维护市场良性健康发展的硬件厂商、互联网电视服务商、牌照方、内容提供商等将成为主要推动力。

责任编辑:lmtwadmin

分享到: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流媒体网”的文章,版权均属流媒体网所有,转载需注明出处。非本站出处的文章为转载,观点供业内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收集整理,仅供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